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2/3)

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2/3)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写他父母亲的婚事就是这样,显然有一些想象虚构的成分。当时曾得到徐志摩的热烈赞许,胡适自己也高兴,误以为这是“自传文学上的一条新路子”。后来,他还是抛弃了这种小说式的写法,算是回归了正道。

如他自己所说:“我究竟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的抛弃了小说的体裁,回到了谨严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

三岁的胡适认得近一千个字,三岁的胡适失去了父亲,三岁的胡适进入学堂,开始了九年的家乡教育。在这一篇文字里,我们会看到有三种主要的力量参与了胡适的成长:一是儒学的人生信条与伦理传统,主要依据着其父亲所编的两本书与学堂中的儒家经典;二是“笑话书”即小说,“包括弹词,传奇,以及笔记小说在内”,使他“得了不少白话散文的训练”与“把文字弄通顺了”;三是他母亲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感谢我的慈母。”

从拜神到无神揭示的是这样的矛盾:程朱理学与神佛迷信;前者提倡“格物穷理”,教人“即物而穷其理”;后者令人迷信神佛地狱,陷入宗教形式而求神灵庇佑。

朱子小学“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一段话,资治通鉴中记范缜神灭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一段话,让胡适相信:“我不知不觉的成了一个无鬼无神的人”。范缜与人论辩的话,动摇了胡适家中女眷所熏染的“佛教的果报轮回说”。经过这样的思想解放,胡适不再怕地狱与轮回,不再虔诚拜佛拜神

在上海一和在上海二写的是从1904至1908年,胡适在上海求学的经历。

在梅溪学堂,胡适写曾纠正先生的错误:“这个'传曰'是易经的系辞传,不是左传”;根据先生出的题“孝弟说”而“勉强写了一百多字”,“一天之中升了四班”进学时是第五班;仅几个月,他从一个全不懂得上海话的“乡下人”升为头班学生,到后来还成了学堂选派去参加上海道衙门考试的四名佼佼者之一。

在这一时期,很重要的几件事是:他某次作文被命题原日本之所由强;煽动革命的思想有很强的号召力,邹容革命军的传抄;日俄战争爆发,“这时候中国的舆论和民众心理都表同情于日本,都痛恨俄国,又都痛恨清政府的宣告中立”。

在澄衷学堂,严复译的天演论风行全国,胡适的“适”即是出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梁启超的新民说与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震荡感动”了胡适,后一书留给胡适的“失望”感促使他有了补作中国哲学史的“野心”。

第二年,“发起各斋组织自治会”,发表论性演说,驳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宣扬王阳明等人的主张:人性本无善无恶,却又可善可恶。做了西一斋第二班班长,因为同学被开除而向上抗议,被记大过,而生去意。

在中国公学。该校由不满日本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归国的留学生所创办,与革命党关系密切,是第一个用“普通话”教授的学校,“试行一种民主政治的制度”。胡适加入竞业学会,该学会创办竞业旬报;他在报上写白话文,写章回小说真如岛,“自由发表和整理思想”,最后还成为该报主编。在中国公学期间,胡适接触并且痴迷于古体诗歌,“发奋读诗,想要做个诗人”,后来还“颇有少年诗人之名”。

按时间与事件脉络,我怎样到外国去主要记述了从1908到1910年间发生的中国公学学潮事件与考取留美官费一事。前一事简述:中国公学由于种种原因从学生为主体的“共和国家”制度变为董事会主体的制度,学生争取治校权利,组织了“校友会”,遭到压迫,于是一群学生退学而筹办“中国新公学”,但终因为条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