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70章 独立评论(2/3)

第570章 独立评论(2/3)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立评论社址设在北平后门慈慧殿北月牙胡同2号租来的一处民房里,其编辑委员会由三人组成。胡适任主编,蒋廷黻和丁文江协助编务。5年多的时间里,主要编辑工作还是由胡适承担的。只是在他出国和生病期间,蒋廷黻、任叔永和吴景超都曾接替编辑,但为期比较短暂。编辑工作一般胡适都每周一晚上在自己家中完成,常需要熬到凌晨三四点钟。

独立评论所以办得成功,除了胡适及其同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经理人黎昔非。

黎昔非19021970,广东顺德兴宁人。1929年,黎昔非转学到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1931年春,他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时,胡适又恰好在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在独立评论的筹办期间,胡适觉得“昔非同学为人最为诚实,责任心特强,又有工作能力,担任独立的经理最合适了”。

胡适看人很准,黎昔非在独立评论的工作非常辛苦,也特别努力。

罗尔纲在师门五年记中谈到黎昔非时说:“他从独立评论出版至抗日战争停刊时止都是他主持排印、发行工作。他很忙,从来没有工夫去玩。”特别是每到星期日发报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他的许多朋友赶来尽义务,帮他卷报,装封,打包,对住址。

黎昔非的表现,得到了胡适的首肯。独立评论创刊三周年时,胡适在又大一岁了的纪念文章中,特别表扬黎昔非说:“在这贺周岁的日子,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孩子还有一位忠心的看护妇。我们创办这刊物的时候,就请黎昔非先生专管发行所的事务。说也惭愧,我是实行我的无为政治的,我在这三年之中,只到过发行所一次这三年的发行,校对,杂务,全是黎昔非先生一个人支持。”

不幸的是,由于黎昔非与胡适及独立评论的特殊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成为他背负一生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史无前例”胡闹中,黎昔非被抄家、隔离,后来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含冤去世。

独立评论第一期只印了2000余本,此后发行量逐步递增,在独立评论3周年的时候有7000多个读者,但到庆祝4周年的时候,就已经翻了近一倍,发行量达到13000多份。在国内40多个城市设有代办处,并远销到香港、澳门和欧美地区。“独立评论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其次是公务员,再次是开明的商人”。除此之外,还有少量青年军官。独立评论出刊非常稳定。

独立评论社员最初有11人,后来社员散在各地,有的从政,有的出国,为了维持刊物,又增加了几个社员,但最多时也不过十二三人。这些社员除每人每月捐出认捐的经费之外,还有投稿义务,但其中经常写稿的也不过**个人。因此,胡适一开始就预见到,“我们都是有职业的人,忙里偷闲来作文字,不但不能持久,也不会常有好文字做出来。”这也是得自于努力周报和新月的教训。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对于独立评论,胡适一开始就“不希望他做我们这十一二个人的刊物,也不希望他成为我们的朋友的刊物;我们自始就希望他成为全国一切用公心讨论社会政治问题的人的公共刊物”。

可以说,独立评论所选定的议题,都是当时有责任感、热心国是的知识分子都注意的热点问题。因此,它刊发的文章很容易得到读者的反响,引发热烈的讨论。不仅如此,独立评论的同人还借助各种关系向专家学者约稿。这样出了几期之后,独立评论影响不断扩大,社外投稿也渐渐增加,成为维持独立评论的重要支柱。

发行量超过1万份,并拥有一个多达300多人的作者队伍,独立评论真可以说突破了同人刊物的狭窄范围,实现了胡适对它的期望,变成了一个“全国人的公共刊物”。也成为胡适新闻事业的黄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