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2/3)

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2/3)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与威名;2南宋偏安,中原失陷在异族手里,故当时人有想望英雄的心理;3南宋政治**,奸臣暴政使百姓怨恨,北方在异族统治之下受的痛苦更深,故南北都养成一种痛恨恶政治恶官吏的心理,由这种心理上生出崇拜草泽英雄的心理。”

这一认识深刻揭示了梁山故事形成与传播的历史基础与社会心理,对阐释水浒传的思想内涵与英雄品质,有重要的启发。

胡适对水浒传的版本也提出了自己的判断,针对鲁迅所主张的水浒传分简本和繁本两类、简本先于繁本的观点,他认为百十回本和百二十四回本等简本都是所谓坊贾的删节本,也可能存在繁先简后的情况。对一些具体情节与人物上的出入,他在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中,根据众英雄在征辽、征田虎王庆几无损失,而征方腊一役却损失过三分之二以及降将马灵、乔道清等在征方腊战役中没有任何表现这两点,指出相关情节是先后插入的。

“大概最早的长篇,颇近于鲁迅先生假定的招安以后直接平方腊的本子,既无辽国,也无王庆、田虎”,并且征辽部分是“最晚出”。

再者,对水浒传的思想艺术的分析,胡适也努力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

在水浒传的评论史上,金圣叹占有极高的位置。正确评价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是对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展开全新研究不能绕行的问题。

正如胡适所说:“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他能在那个时代大胆宣言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有同等的位置,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这是何等眼光何等胆气这种文学眼光,在古人中很不可多得。”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内涵做过深入的发掘,他揭示了水浒传“乱自上作”描写的意义,认为小说所体现了“庶人之议皆史也”的思想价值。对于这些,胡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胡适对金圣叹解读水浒传的基本方法并不认可,他批评说:“ 金圣叹用了当时“选家”评文的眼光来逐句批评水浒,遂把一部水浒凌迟碎砍成了一部十七世纪眉批夹注的白话文范这种机械的文评正是八股选家的流毒,读了不但没有益处,并且养成一种八股式的文学观念,是很有害的 金圣叹把春秋的“微言大义”用到水浒上去,故有许多极迂腐的议论。

“金圣叹最爱谈作史笔法,他却不幸没有历史的眼光,他不知道水浒的故事乃是四百年来老百姓不逐与文人发挥一肚皮宿怨的地方。宋、元人借这故事发挥他们的宿怨,故把一座强盗山变成替天行道的机关。明初人借它发挥宿怨,故写宋江等平四寇立大功之后反被政府陷害谋死。明朝中叶的人所谓施耐庵借它发挥他的一肚皮宿怨,故削去招安以后的事,作成一部纯粹反抗政府的书。”

正因为有这种观念方法上的转变,胡适对水浒传思想内涵的认识就有了与前人不同的深刻之处。比如,他认为:“平定方腊以后的一段,写鲁智深之死,写燕青之去,写宋江之死,写徽宗梦游梁山泊,都颇有文学意味,可算是忠义水浒传后三十回中最精采的部分。”他觉得尤其是写宋江之死一节最好,“这种见解明明是对于明初杀害功臣有感而发的。因为这是种真的感慨,故那种幼稚的原本水浒传里也会有这样哀艳的文章”。

与此同时,胡适对水浒传的文学性质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比如他强调水浒传中最精采的部分就在于作者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了“新的创造的想象力”;他又从小说与史书的区别、水浒题材作品的演变等角度,突出了小说细节的重要性:

“水浒所以比史记更好,只在多了许多琐屑细节。水浒所以比宣和遗事更好,也只在多了许多琐屑细节这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