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明月其姝 > 一个民族的摇篮:周原(1/2)

一个民族的摇篮:周原(1/2)

上一章明月其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青铜古色,绿禾依依——我们祖先的摇篮血迹之地周原

先说和汉人有关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汉人奉炎黄为祖,许多少数民族也一样。就是说,中华民族本来就是许多兄弟民族的总体。本文写汉人,其他同期的兄弟民族亦在其中,如影随形。

第二件事,人之初,性本野。人迹初起,大致都走过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时期,汉人也不例外。只是,从混沌初开到懵懵懂懂朝文明而去的路,不同的民族,脚下的起伏曲直乃至走出的路径会有不同。

从血缘和文化上说,汉民族主要的一支直接源头当是周人。周人原先居住于西北的豳这个地方(今陕西旬邑一带,此地西接甘肃),本与“戎狄”(中国古代西北边游牧诸民)杂居。上溯炎黄或者更早,周人与戎狄应该说本就有共同的祖先,只是分支为不同的部落而已。后来,因受不了戎狄部族的逼迫和骚扰,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周人举族迁徙,渡过漆、沮二水,翻过梁山,来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一个叫周原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极适合农耕。

说到周与农耕的关系,更早时,周人的始祖弃(后稷)就是一位农耕开拓者和高手。“周”字在甲骨文里就像是一片长满了庄稼的田原。在后稷的影响下,还在南迁之前的周人,肯定就已经实践并善于农耕。

后稷的事迹带着点神话的成分:相传姜嫄踩巨人脚印因而怀孕生了他。而古公亶父的事迹却是有比较真实的文字记载。《诗经·鲁颂·閟宫》载:“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大雅·緜》更是一部早期周人发迹的史诗,里面两次提到“古公亶父”,记叙他和族人在西北黄土地上开挖窑洞,简朴生活;后率族人逃难跋涉,终于来到岐山之南……诗中又欣喜赞美一个水丰土沃的周原,苦菜种下去,也能长得像糖一样甜!诗歌接着生动描述古公亶父如何带领族人在周原这个新地建屋立业,垦土开渠,建置美好家园的情形。

离开豳地时,周人没有往北去而是往南奔,是古公亶父的一念之差还是深思熟虑?我想象古公亶父率领他的族人,站在高高的黄土山坡上,环顾四周。北望,是熟悉的黄色丘陵起伏,一望无际;南望,却是几分秀色掩映几分神奇。既然要离开,那就找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去吧,兴许还能碰上友好一些的邻居。

就这样,周人没有北上追逐水草,而是南下与耕地亲密。必然和偶然常常难以扯清,但是,至少,从周人对周原农田的由衷赞美来看,我更愿意认为周人南下走上农耕之路是必然的。大约在南迁前后,周人就已经使用青铜器制作农具,掌握了相当先进的农业生产力。2001年,一些植物考古专家从周原早期的土层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的农作物种子。经过研究,发现那时的周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灌溉技术,因而能够成功地大面积种植小麦。此外,粟和黍(两种不同的小米)和大豆等也已经被广泛种植。

今天看来,两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周人的生活方式、观念和视野,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周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后来被称作“汉”的那一大群人的命运。第一件事就是古公亶父带领周人离开西北,进入岐山之南积极务农;第二件事就是武王克商。周朝先贤及奠基者周公旦的一系列思想言行,都是在这两件大事的基础上思考、总结、成形的。

有了土地,农耕成了从个人到社会、国家的首要支撑。而农耕既要靠天吃饭,又讲求季节和辛勤的劳作。粒粒皆辛苦,于是节俭和勤劳一起,成了社会的美德。而总结了商人覆灭的经验后,敬天保民、勤勉自律,从善如流,也就成了先贤为周人立下的道德座右铭。儒家圣典《尚书》的《无逸》、《康诰》等篇,记载了周公对成王的谆谆教诲,其中包含勤劳、节俭、自律、勿贪图安逸、积极务农等等内容,也包括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明月其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