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破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3/4)

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3/4)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涅破小说网在线收听!
就一番事业,古代孔子、孟子、岳飞堪称代表,鲁迅与胡适的出现,同样亦可是证明。

他们是那个时代学者型思想大师的代表。鲁迅的《中国史略》是一部学术名著,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亦是一部学术名著;鲁迅的《嵇康集》校释缜密谨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中国章回考证》翔实新颖。鲁迅的杂文,犀利而深刻;胡适的政论文章,通俗而流畅。他们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精神领袖之一。

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从美国寄回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掀起了“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狂飙,其开风气的意义,彪炳史册。鲁迅从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战斗檄文开始,就直接把矛头对准旧道德旧文化,他所呐喊所鼓吹所抨击的,振聋发聩,其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意义,影响深远。在那个思想激荡的岁月,鲁迅和胡适站在时代的前列,冲锋陷阵,相互支持。

鲁迅曾对胡适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大加赞扬,认为该书“警辟之至,大快人心!”并曾为胡适删阅过诗集《尝试集》。胡适则对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短篇推崇备至,认为鲁迅的短篇是白话文学中“成绩最大的”。

他们曾经共同战斗,切磋学问,且有频繁的书信往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数年的友谊出现裂痕,随后势不两立,分道扬镳。

有人说,鲁迅最厉害的地方,是把人生的真相撕破给人看,撕到深处人孤独。而胡适最大的优点就是包容、理性、建设。鲁迅、胡适两人之间,一个与另一个相处不睦。然而他们却构成了30年代知识界的柱梁。

面对历史和现实,鲁迅在每一页的字缝里,看到的都是“吃人”,看到了被“吃”的,没被吃尽剩下的,会继续被吃的。胡适看到的是活下来的,要继续活下去的,且能活得好一点的。

当我们读到鲁迅时,会想到文字的基本功能是挽救一个民族的记忆,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耻辱遗忘症,迫使自己贴着地面步行,不敢在云端舞蹈。而当我们读到胡适时,感觉到他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

鲁迅是酷, 胡适是暖。

1936年11月初,胡适由旧金山返程回国。在太平洋船上,写成《高梦旦先生小传》。

胡适从美国回来。过南京时,便听人说起苏雪林给蔡元培先生写的信。回到北平后,才捡出苏氏的这两封长信来。细细读了,也写了一封长长的复信。胡适想起近十年来,鲁迅对他常有批评,心里不愉快肯定是有的,特别是鲁迅斥骂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向侵略者“出卖灵魂”,他更觉得有些冤屈和愤慨。因此,对于苏女士的愤慨,他或许会有同感。但他坚决反对这样的私人攻击,特别是无中生有的谩骂。

他在给苏雪林的信写道“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如此批评,一定可以发生效果。余如你上蔡公书中所举‘腰缠久已累累’‘病则谒日医,疗养则欲赴镰仓’,……皆不值得我辈提及。至于书中所云‘诚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一类字句,未免太动火气(下半句尤不成话),此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胡适不仅自己一直没有发表过攻击鲁迅的文字;即使在这封私人通信里,他也只用了“狺狺”一个意气词语,而且着重的还是责备苏氏的“恶腔调”,劝她客观地持平论人。

真实的以德抱怨,而且是在私人信件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